在醫療建筑設計前的總體規劃中考慮介入治療中心的設置問題,首先需要確定的問題是醫院中介入治療設置的形式,是設在影像科、手術部還是獨立的設立介入治療中心。不同的形式對于介入治療在醫院中的位置的選擇會有不同的要求
介入治療手術室設在影像科
如果介入治療手術室設置在影像科,那么它的位置選擇是作為影像科的一個診斷治療用房與影像科來綜合考慮的。
影像科的設置既要方便病人的檢查和治療,又要考慮周圍環境的安全,它的常規檢查應用面很廣,使用量很大,因此布置位置必須適當。通常情況下,應該方便門診病人和住院病人的使用,同時,門診病人使用量比住院病人大,因此首先考慮門診病人的方便,特別是急診病人,將其設置在門診住院之間適當位置。如果醫院設有醫技樓,影像科設在醫技樓第一層,這樣能簡化地面的防護處理,并且有利于開設地溝設置管線,避免重型設備上樓,減輕結構荷載。也有將其設在地下一層的,可以利用地下的結構來減少鉛或混凝土屏蔽的防護厚度,同時能減少射線發射的損害,若在地下層,應該注意防潮防水處理。部分醫院將影像科設置在二樓,這樣對于急診病人不是很方便。綜上所述,介入治療手術設在影像科的最佳位置是醫技樓的第一層或者是醫院綜合樓的第一層和地下一層,其次為二層。
獨立設置的介入治療中心
獨立設置的介入治療中心配備有多臺 DSA 設備并且擁有優秀的從事介入治療工作的醫師和護士,通常應該和急診部、手術部、CCU有便捷的聯系。根據調研結果,獨立設置的介入治療中心位置選擇可以較為靈活。
除了以上兩種形式的介入治療中心外,設置在手術中心的介入治療手術室對與位置選擇也有一定的要求。這種形式的介入治療手術室的位置由手術中心的位置決定,因為手術中心對于空氣凈化要求較高,因此一般布置在環境清潔、寧靜、不易被干擾的區域,與住院病房、血液中心、ICU 中心、消毒供應中心聯系方便,考慮到安全性和便利性,一般不宜將手術中心設置在高層建筑的頂層或底層。另外,為了使空調凈化系統安裝的最合理、最經濟、最方便,盡量將手術中心設置在設備層的下一層。